微专题

无锡祥符禅寺无相长老访谈录(之三)

发布时间:2016-02-16 浏览次数:{动态浏览次数}

记者 ◎ 智炎 宗道

【编者按】近年来,无锡市祥符禅寺在寺院管理中,以强化道风教规管理为目标,加强引导、提升正气,制定规范、严格管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建立起符合时代要求的教风教貌。祥符禅寺先后被评为“首届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江苏省“五星级”宗教活动场所、无锡市道风建设先进集体。无相长老被评为“无锡市道风建设先进个人”、“第四届世界佛教论坛先进个人”等。2016年11月15日,追随无相长老近二十年的普俊法师升座。编辑部承将近鲐背之年的无相长老之慈悲开示,谨此志谢。今日予以成文,以飨诸君。


记者:今年是省佛协道风建设年,佛教的根本在于道风建设。请问长老,近年来祥符禅寺在道风建设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获得了哪些成果?

无相长老:在我们这里,全体常住僧众需要坚持上殿过堂,管理方面也比较严格,这是其一;其二,修持方面,执事带头,以身作则,每位僧人,空闲下来的时间,也都有自己学习的内容。我自己年纪大了,虽然不能随众上殿过堂,但我每天都是四点钟,有时三点半钟就起床了。起来以后,首先念《地藏经》、《金刚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心经》等。念的时间长了,这些经文不要看经书都可以背得出来——《地藏经》上中下三卷总共一万七千多字,以及《金刚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都能背得出来。


记者: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将这几部经作为定课,并坚持念诵的?

无相长老:从“文革”以后,就开始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后来又念《金刚经》,再后来念《地藏经》。我没有到祥符禅寺来之前,在佛教协会工作,任无锡居士林的林长。我在家里有个小佛堂,当时自己就都有这些功课的。


记者:对于初出家的沙弥,中国佛教传统中一直有五年学戒的传统。您认为这一传统是否应得到继续传承?

无相长老:“五年学戒”,佛教是这么规定的,但是现在很多地方并没有按照这个传统执行下去。好多僧人往往出家以后三五个月就出去受戒,回来就成为正式比丘了,也有的一受完戒或者还没有受戒,就出去读佛学院了。其实有些从佛学院回来的僧众,敲打唱念一样不会,有个别的甚至连《楞严咒》都背不出来,这种情况也是有的。解放前出家,在小庙里,你先要学会了五堂功课和敲打唱念,师父才开号条让你出去受戒;现在都是速成班,而且现在受戒戒期也短了,从前要56天,现在只要一个月,有的地方甚至连一个月都不满。从前受戒,五十三咒(《毗尼日用》)都是要背诵的,现在几乎没有人背。这样子呢,素质自然就下降了。

出家后是一定要受戒的。所以还是要层层把关,一方面出家关要把好,另一方面受戒关要把好。现在的佛学院,往往就是从理论到理论,有的人夸夸其谈说说可以,到实际修行时却对丛林规矩一窍不通。古人说“通宗不通教,开口胡乱道,通教不通宗,犹如草把去撞钟”就是这个道理。作为一个合格的僧才,必须要宗教兼通,包括敲打唱念等,这样才算是各方面通得过。从前呢,夏天结夏安居,在禅堂里减少坐香,把坐香时间改作学习。一个是学教理,也就是教授佛学知识;一个是教唱念,四大祝延、八大赞、华严字母等,这些都要教唱。现在四大祝延、八大赞、华严字母学的人越来越少了,只要学个“香云盖”就可以出去了。再则,譬如敲磬,不是只有维那、悦众才敲,其他人就不用敲了,种种法器,丛林里要轮流敲的,大家都要学会的,现在这方面就差得多了。


记者:以前丛林要求半年一请职,是不是也是基于大家的综合管理能力而考虑的?

无相长老:半年一请职,上半年是正月半,下半年是七月半。正月初八退职,十三请职,十五圆职,十六挂牌。执事呢,干个一两期,干得好的,给予提升;干得不好的,给予调换。在丛林里,大家轮流来,轮流锻炼,四大寮口八大执事,各个岗位都要熟悉的,各方面工作都要懂的。


记者:祥符禅寺在省佛协以道风建设为主题的五届二次理事会议上交流发言时曾谈到“老参要带新学,以此培养人格、僧格和国格”,您认为,具体应如何来培养?

无相长老:谈到如何培养,第一个,个人应该要自觉;第二个,师父要有一定的责任心。现在呢,据我观察,信仰淡化,人心比较浮躁,部分人出家的目的不是为了断烦恼证菩提,而是出于某种生活目的而出家。因此这些人出家以后就不能在寺庙里安下心来好好学习,好好修持。所以,有信仰,没有信仰,这就大不相同。比如,我们寺里有位出家师父,他出家前是科技大学的教授,但是他因为信佛,自己主动地看了很多佛经,之后才出家,他是真的为了信仰。他一坐下来,能够连续几个小时不动。一天到晚,在房间里看经书。从房间出来呢,也都是规规矩矩,威仪齐整。反之,要是没有信仰就出家的,思想就比较浮躁,你叫他做什么,无论上殿也好,过堂也好,他都会敷衍了事而不能够真真实实地去做好。一出门呢,也总是东张西望,好像不知丢了什么东西。所以,归根结底,还是要看僧众自己自觉。

其实,信仰淡薄的人出家之后,师父要多引导。不过,说老实话,现在做方丈的都很忙,对徒弟的管教方面,相对来说要差一点。

孔夫子说“君子谋道不谋食”,有信仰的人在用功办道上追求,而不会在意生活怎么样,不在意吃得好不好,住得好不好。所以孔子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那样的艰苦条件下,颜回也能用功读书。


记者:您认为,乡村中的小寺院如何才能做好自身的定位,以在新时期谋求更为健康的发展?

无相长老:小庙就比较难讲了。丛林(大的寺院)里面人多嘛,都有规章制度可循,有执事管理;小庙呢,若是基于上级检查,规章制度是有的,说实话也不过是做做样子罢了。一方面是因为人少。另一方面,丛林里必定要上殿过堂,但据我了解,有的小庙连早晚课都不做,也就是晚上打皈依祝伽蓝就结束了。

还有一种现象,就是上门做佛事。有些地区的农村,有些假僧假道,散花解结,做些和佛教不相干的事情。佛教协会是群众团体,又没有执法权力。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要自觉,是真正为了断烦恼证菩提,有这样一种信仰才可以(出家)。信仰坚固的人就好一些,若没有真正的信仰,出家只是作为某种谋生的手段、生活的出路,做事就会敷衍了事。


记者:11月15日普俊法师荣膺祥符禅寺方丈,请问长老您在培养接班人方面持什么观点?

无相长老:普俊法师升座定在农历十月十六,阳历11月15日。很多寺庙里,老和尚圆寂后就会吵吵闹闹,不安定。我考虑呢,还是和平过渡比较好。如果等到(老一辈)死后,吵吵闹闹,死人也不安心,活人也不安心。我是这样想的。今年四月份我就写了申请报告(推荐普俊法师继任祥符禅寺方丈),省宗教局、省委统战部专门召开了办公会议研究,得到发文批复。按照《中国佛教协会汉传佛教管理办法》,要被推荐做方丈,意向人必须要爱国爱教,政治上靠得住,宗教学术上有造诣,信教群众中有威信,关键时刻拿得出。戒腊十年以上,要有一定的学术水平,要高中以上文化,丛林唱念等各方面都要可以。综合来看呢,普俊法师还是不错的。普俊法师1998年来到本寺,(常住)时间比较长。文化学修方面,法师从闽南佛学院毕业以后又在南京大学进修,也在江南大学进修了本科,参加过国家宗教局组织的中青年骨干培训班(是在北京郊区昌平的一个培训基地),还参加过宝华山那边的传戒执事培训班。法师他唱念也很好,现在能够担任开堂,各方面都可以。

无锡市里面也把他作为培养对象。普俊法师担任江苏省青年联合会委员,无锡市佛教协会副会长,无锡市青联常委、市政协委员等多职。我们推荐他继任祥符禅寺方丈,寺庙管理委员会的执事是全票通过的,市佛教协会也专门召开办公会议讨论通过,包括宗教局也都经过慎重考虑,研究讨论通过,所以才报上去的。


记者:请问长老,您对普俊法师寄予怎样的厚望?

无相长老:所谓做人,做好做坏,都在于自己做。希望普俊法师能够领众熏修,注意严守戒律,各方面在群众当中做出表率。


记者:对于祥符禅寺今后的发展,您有什么期许?

无相长老:目前我寺建筑面积有六万多平方米。今年佛教图书馆已经正式对外开放了,这个图书馆作为我们无锡市图书馆祥符禅寺分馆。那么,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就是筹办佛学院。佛学院设在马山,今年11月15日正式挂牌。争取明年上半年招生,下半年正式开学。前期准备先开设两个班,然后逐步增加。远期规划能够达到六个班级,300人的规模。

我们这里景区知名度高,赵朴老希望我们这里成为弘扬佛法的佛教文化中心,我们都是按照赵朴老生前的遗愿在做。今后佛学院开好了,师资人才都到位后,我们除了教学生以外,对广大社会信徒也将有不定期的学术报告,至少每个月要有一到两次,是这么一个设想。我们这边(三圣殿)具备这个条件,搞大型活动也没有问题。三圣殿的建筑是多功能的,建筑面积有两万六千六百多平方米。像今年农历二月十九日收皈依弟子,报名四千多人,来了三千多人,都是在那里举行。现在基本就是平台搭好了,今后要靠大家来,在这个平台上发挥力量。


记者:佛学院是计划单招出家众,还是也设在家班?

无相长老:我个人有这个设想。居士呢,今后不定期地可能要办一些培训班。现在仅靠招出家二众呢,人数不是太多,为什么呢?这是我国人口政策所决定的。现在都是独生子女,要出家本身需要父母同意,如果父母不同意,那你就没有办法出家。过去在南京支那内学院有招在家居士,像梁启超、章太炎、王恩洋等,他们都是支那内学院毕业的。今后我们如果有正信居士,男众、女众,都要适当的收一点。若是今后仅靠出家二众来管理寺庙,那可能就没有办法管下去。像拿我们无锡来讲,我们无锡包括江阴、宜兴,开放的寺庙有二百多所,现在农村好多庙没有出家人,都是在家居士在管理。照这么说呢,佛教很难维持下去。今后在管理模式上要向港澳台地区,向东南亚国家,包括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这些地方我们都去过),向他们多取经学习,他们的很多庙都是四众弟子在管理。比如佛光山,台湾四大山头之一,它里面都是四众弟子,今后大陆可能也需要这种模式才比较现实。


记者:长老对佛学院课程安排方面的定位是否有设想?

无相长老:我们这里呢,原则上,是法相宗的道场,因为这里的开山祖师是窥基大师,所以我们有幅对联,“基公开山建寺安僧弘法相,杭氏布地依山近水护伽蓝”。我考虑,现在也很少有人研究法相方面的内容,我们这里还是要以法相方面的经论为主,当然其他法门也要学,也要弘扬。


记者:请长老谈谈从事慈善方面的体会与意义。

无相长老:佛教经常有句口号叫“弘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弘法嘛,主要是文化方面的,精神方面的,而利生,是物质方面的。我们整个国家经济在发展,但是中国人口多,弱势群体也不少。据我泛泛的了解,在边疆地区、少数贫困地区、交通不发达地区,没有脱贫的人至少还有5000多万。弱势群体,另一个大的方面呢,就是残疾人,据报道,前几年残疾人的数量是八千万,而且这个趋势还在上升。这个现象很不好。还有一个,我们这个社会现已进入人口老龄化,老年人越来越多,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给予关注。所以,慈善事业在我们祥符禅寺一直被列入工作计划,我们每年拿出三分之一的经费来用于慈善。现在医院里的白血病人也很多。报纸上经常看到,生了白血病,白血球病。如果病人要移植骨髓,要很大的一笔费用,弄不好要一百多万,而且不能保证百分之百治好。如果是普通的工薪阶层,社会上不帮助,那就只有死路一条。所以,人家上门求助,我们都尽自己的力量,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记者:长老,刚刚您提到医疗,听说您学过医,请问您在何时开始学医的?

无相长老:是在解放以后。我学过两年西医,针灸我也学过。文化大革命下放到农村去,赤脚医生也干过,在大队里种中草药懂一些中医常识。

说到这个呢,先要说一下当时的背景。1950年全中国土地改革,农村里反封建迷信。城市里面呢,1958年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出家众也要接受社会主义改造,要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1958年寺庙和教堂合并,有劳动能力的出家众都统一到工厂、农村参加劳动生产。那一些在景区内的寺庙,保留对外开放,像我们无锡的鼋头渚广福寺、锡山龙光寺等。但是那时候一解放,反封建迷信,就没人敢烧香,可是寺庙里剩下的老弱病残,一些年龄大的僧众也要生活,那么也需要劳动生产,像鼋头渚嘛,就开个素面店。

我1952年到锡山龙光寺,锡山上有个宝塔,没有香火就开了个茶馆,以卖茶维持生活。其实一开始到山上不是开茶馆,先是到山上用稻草做打包用的稻草绳,可是做出来卖不掉,后来又改行到山下跟人家学做泥人,捏泥磨,做出来也卖不掉,这样辗转两次后,因为龙光寺在锡惠公园里开茶馆卖茶可以方便游客,这样来维持生活。那我剩下的业余的时间就是学医,学针灸。当时无锡有个有名的针灸医生叫赵尔康,每逢星期天,他都要到我山上来泡一杯茶。他要到晚上走,中午呢,他带点菜我们帮助热一热,他是要找个安静的地方看书。后来跟他熟识以后,就跟他学起了针灸。1958年赵尔康到北京针灸研究所当所长了,我1969年下放到农村种中草药(文化大革命期间,农村每个大队都有种中草药的任务),(当时)我就做赤脚医生,业余时间自学医药知识,一有时间就到山上去辨别各种药草。

中国的中医到现在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它是人民在历代实践中得出来的经验。所以,解放初期毛主席就曾经提出来过:中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中药的优势呢,到东到西都是药材,成本比西药便宜。我个人认为,现在要大力弘扬中医。


记者:您如何看待佛教界参与文化活动的弘扬?

无相长老:文化活动现在不是太多,而是太少。现在各地方举办的活动,如讲经活动,很多都是流于形式。讲经要深入讲,传统的讲经要讲五重玄义,讲体相用,要讲信解行证,现在都不讲这些,只是泛泛而谈。按照佛学院的讲法讲佛学,讲了一通,但最后四个字“信受奉行”没有落实下去。要行解相应,只解不行也是不如法的。


记者:请长老开示,弘扬传统文化怎样更有针对性及侧重点?

无相长老:传统文化就是包括佛教文化、儒家文化、道教文化,以及其他诸子百家文化。习总书记对佛经也很有研究。今年他在七一讲话中的“不忘初心”就出自佛经。他在那次讲话中讲了八个“不忘初心”。

要荷担如来家业,佛教文化要发扬光大,就要多开展讲经活动,多向群众去传播。过去的佛教寺庙一天到晚忙于应付经忏佛事,不讲经,不宣扬佛法,佛经被束之高阁,只有少数修行人去看看藏经。现在印刷方便了,经书也流通得多了,出家二众,首先就要学习,要去弘扬佛教文化。


记者:请长老开示,如何阅藏才能如法?

无相长老:阅藏,首先你要具备一定的佛学基础,我们汉地流传的佛经从汉朝一直到唐朝,陆续从国外翻译过来,都是文言文。你如果想研究佛学但是没有文化基础,就没有办法(去阅)。所以讲到阅藏,首先要对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文化要有一定的了解,要能够懂一点文言文基础,这样研究佛经才会比较方便一点。还有佛经中有许多的名词术语,你要是自学必须要有《佛学大辞典》等工具书。比如,什么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不懂,还可以翻翻大辞典。当然,如果有老师指导就更加好了。


记者:感恩长老的慈悲开示,祈愿祥符禅寺法务昌隆,长老法体安康。阿弥陀佛!

无相长老:阿弥陀佛!


(文字整理:圆文等)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弘化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