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清钟 | 印祖的两次“出差”(上)

发布时间:2023-03-27 浏览次数:{动态浏览次数}



1918年农历七月,印祖结束在普陀山的潜修生涯,下山经上海到扬州藏经院刻印《安士全书》,以期转变世道人心。此书由清朝的周安士居士著述,是印祖刻印流通的第一本善书。

印祖在印行《安士全书》期间,有一位丁福保居士(又名丁仲祜)经营出版业,遂以估价排印事相咨询。获悉以当时的物价,印全书一部需费大洋一元,印祖令他先印五千部。丁居士大吃一惊,他见印祖破衣草履,衣单萧条,不像能拿出这么一大笔钱的样子,就暗地里安排先印一千部,打算印祖即使付不起这笔款项,由他独立承担,全当作是积德行善了。没想到,过了五六天,印祖又来嘱增印五千部。丁居士又安排增印千部。就这样不到一个月,印祖陆续嘱咐的增印数量,已达三五万部了。

这一时期,印祖要料理佛经和善书的刻印流通事宜,故往来奔波于普陀山、上海、南京、扬州和杭州之间。由于常到上海,真达和尚于民国十一年(1922)翻修太平寺时,为师特辟净室一间,作为来沪落脚的居所。

某一天,丁福保来太平寺见印祖,才聊了不一会,有一位军界要员来拜访,印祖为他称述《安士全书》的佳妙,赞叹这本书大大有功于世道人心,这位要员当场捐了一千元以作助印。丁居士目睹之后,心里大受震动,这才知道印祖一印三五万部,为可能之事,没有丝毫夸张的地方。

等到这次印书的事情告一段落,印祖要返回普陀山。临行前,向丁居士辞行告以归期,并向他借两元大洋作为路费。丁居士愿意直接供养五元,印祖不同意,仅受二元,且言明这是借的钱,约定到寺后二三日内设法汇还。

临走当天,丁居士突然有事要当面和印祖商量,赶赴印祖回普陀所乘坐的轮船,找遍全船客舱,都没有找到印祖。最后,在锅炉间附近才发现印祖,这里空间极狭小,空气又极燥热,印祖取其票价便宜,不以为苦。两人赶在开船前,匆匆商谈完毕。

三五天之后,丁居士就接到了印祖的来信,还有先前借的两元钱。

《安士全书》于民国七年(1918)初刻,到民国十年(1921)缩小排印,遍送全国两千多个省、县,先后流通约十二万部。此后,至民国二十五年(1936)止,又陆陆续续印七万八千部。民国二十六年(1937),印祖在移住灵岩前,终再版一千部。

许多人在读过之后,深受利益。比如浙江黄岩的书法家朱幼兰(1909-1990)先生,因病偶读《安士全书》而深感人生苦短,遂皈依印祖,取法名智开。后来,丰子恺请他为《护生画集》第四、第六册书写题词配文,及托付保管第六集原稿。1979年10月全套《护生画集》,在历尽了磨难之后终得以出版。


弘化社原创

责编 | 光明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弘化社 All Rights Reserved